在中医学理论中,心和肝的功能失常可以致使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步,其中就包含抽动障碍。心主神明,在中医看来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宰;而肝主疏泄、调节情志,与人体的情绪变化密切有关。
当心肝失调时,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状况:
1. 心血不足或心火亢盛:心血不足则不可以滋养心神,致使心神失养,出现烦躁不安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。心火过旺则会扰动心神,使人心烦意乱,情绪波动大。
2. 肝气郁结:长期的情志抑郁或者重压过大可引起肝气郁滞,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。如肝气横逆乘脾、犯胃等,致使脾胃功能紊乱;或因肝失疏泄而致血行不畅,形成瘀血。
3. 肝风内动: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进步,若病人体质偏弱或者遭到外面原因(如气候变化)的影响,则可能产生“肝风”,表现为肢体抽搐、震颤等症状。这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运动障碍有相似之处。
因此,在中医看来,心肝失调通过影响人体的精神状况和神经系统功能,可能致使抽动障碍的发生。治疗时应依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调理办法,如调养心血、疏肝解郁、平息肝风等手段。同时结合病人的生活习惯调整,达到身心和谐的状况。
相关文章推荐